今年以来,面对更严峻的市场形势,花园煤矿为了能尽量减少现场丢煤,提高煤炭回收率,将先进的综采生产工艺又改回了炮采工艺。这样一改,花园煤矿的井下就多了一支攉煤的“红色帽子军”。
众所周知,“炮采工艺”适应性强,各种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均可应用,而且所需设备少,可以有效的减少过断层搬家的时间。但由于产量及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等缺点,近年来以逐步被综采方式取代。炮采工艺虽然是一种老的生产工艺,但在年轻的花园煤矿实施还是首次。这就注定花园煤矿改革之初的道路并不平坦。
“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花园煤矿领导根据自身矿井煤层薄,断面多的特点,首先,坚定了“适合自己的路子就是好路子,能让企业生存下去的工艺就是好工艺”的改革理念,反复深入现场,研究、计算。最终,终于寻找到了花园煤矿在逆境中生存下去,属于自己的这条路。
在决定实施炮采工艺后,新的问题马上浮出水面。工艺是老工艺,矿井和工人却都是新的。为了让年轻的工人们尽快熟练的掌握炮采工艺,花园煤矿的领导班子可谓是下了大力气。他们先是把全矿的人员组织结构进行汇总和梳理,把熟悉炮采的老工人和新工人穿插在一起,矿领导现场跟班,到现场指导工人实际操作,手把手的教,一对一的帮扶,使得工区队伍快速转型。
紧接着,为了减少职工的劳动强度,百分之百保证安全。他们让干过炮采、有经验的科室人员重返一线,由生产科牵头,组织机关后勤科室人员下井帮扶。每个班都有10名左右后勤科室的同志到工作面参与劳动。矿上给机关后勤科室人员统一配发了红色的安全帽,由矿带班人员带领他们,到现场中,形成一人对一组的帮扶结构,既能指导工作,也能辅助工作。
现在的花园煤矿,在采煤工作面现场,每隔上几米就能看见一顶“小红帽”。攉煤的“红色帽子军”里有四、五十岁的老矿长,有带班领导、有技术人员,还有机关科室人员……,他们和工人们一起,同上、同下、同吃饭、同攉煤,一举一动都温暖着每一名井下工人的心,他们就像黑夜里的一盏盏灯,用务实的干部作风,指引企业向前的道路,照亮职工心中的希望。
(花园煤矿 柏鸥 姜海滨)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