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炭资源丰饶的“能源重镇”到智慧内河航运的“北方枢纽”,山东济宁正以一场深刻的科技变革,重塑城市发展基因。在这场以创新为驱动的转型中,济宁能源集团以科技赋能为翼,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跃迁,走出了一条“智变引领质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智慧港口,重塑内河航运新范式
在京杭大运河畔的龙拱港,一场港口智能化革命正在上演。30多米高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桥自动运行,无人集卡在码头和堆场间自主穿梭。而这一切的指挥中枢,却隐藏在数百米外的一栋四层小楼里,操作员通过屏幕和手柄就能精准操控整个港区的作业。
这个全国首个内河"5G+北斗+AI"全场景智慧港口,实现了从"一眼望到头"到"一屏掌乾坤"的跨越。港口部署的工业5G专网,结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北斗导航等前沿技术,让一名操作员可同时监管多台自动化场桥设备,约2分钟就能完成一个集装箱的作业流程。
更令人惊叹的是,龙拱港是全国第一家常态化运行"5G+AI+IDS"无人智能水平运输的内河港口。16辆无人集卡凭借北斗导航、5G通信和多传感器融合智能感知,能够自主完成车辆任务分配、路径规划。这一创新成果接连斩获工信部"绽放杯""光华杯"等国家级荣誉,成为内河港口智慧建设的行业标杆。
智能矿山,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
在霄云煤矿,一条看不见的"智能煤流"正悄然奔涌。"基于矿鸿的智能煤流全过程自适应系统"的成功上线,彻底改变了传统煤流运输"耗能高、用人多、效率低"的旧貌。
系统运行后,每班煤流系统维护人员从14人缩减至8人,皮带机非计划停机减少约60%,单台皮带能耗降低18%。这背后,是矿鸿系统"软总线"与统一协议打通了采、掘、运、储各环节的数据壁垒,实现了毫秒级协同。
该系统首创的"动态调速"机制,让皮带机学会了"思考":通过3D雷达和AI摄像头感知煤量,执行"煤多快转、煤少缓运、无煤待机"策略,实现了"即开即载、卸空即停"。针对易堵仓的痛点,系统在煤仓关键位置安装了声波清仓装置,可远程智能化疏通,有效防范堵仓风险。

智造升级,引领产业变革新标准
在金桥煤矿,AI技术为传统安全管理装上了"火眼金睛"。作为山东省内首家5G网络全覆盖矿井,金桥煤矿部署了80余台5G基站,催生了5G+智能工作面、5G+单轨吊无人驾驶等一系列创新应用。
建成的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平台集成了20个AI视频分析模型,能够自动识别"三违"现象和不安全行为。一般报警生成日报表督促整改,典型问题通过井口大屏滚动曝光,形成有力震慑,直接推动不安全作业行为月均下降5.1%,隐患数量月均降低10.3%。
在新能船业的数字化联合车间内,激光切割机器人正精准加工船体部件。这里正在建造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定制的182TEU纯电动力集装箱船,这是我国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首次出海。通过分段式建造工艺,船体被科学分解为标准化模块,实现批量化作业,一艘标准船型的交付周期从传统的一年缩短至三个月。
"智能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必答题'。"济宁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理念已深入集团发展的各个环节。展望未来,集团公司将继续深化5G、AI、大模型等新技术在多场景的融合应用,推动智能化建设从"点的突破"走向"面的融合",为传统能源与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图丨田春雨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