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井下巷道里出现了一个“新生事物”,那就是旋转喷雾。喷雾形状像电风扇,悬挂在顶板上,每个扇叶上安装了一个喷头,不用电、不用油,利用水流自身力就让整个喷雾旋转起来,洒下的水珠覆盖住了整个喷雾直径范围,包裹着空气中的灰尘落在地上,只留下湿润而清洁的空气。旋转喷雾仅用3个喷头就超过了以往普通喷雾6个喷头的覆盖范围,而这离不开义桥煤矿机电维修厂副厂长李法磊的努力。
近年来,质量标准化建设要求日益严格使,包括全断面喷雾的安装。一年前,看着一套套喷雾被领走,车床还在不断的加工喷雾所需丝头,李法磊不禁想到,如果喷雾能够像风扇一样旋转,覆盖的面积不就大了很多,这样一套喷雾就能省下好几个丝头和喷嘴,一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还能减轻工人的工作量。
偶然的机会,李法磊听说金桥矿有类似的产品,立即申请要求去金桥矿学习。带着虚心的态度,他收获满满。回矿之后,立即又投入了研究,原来一直困扰他的问题是配件问题。走出误区,成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经过几天的加工,第一个喷雾终于如愿的旋转起来,
但问题接踵而来,其中加工起来程序复杂,费时费力,喷雾的大量需求对于加工班组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看到互联网上有出售类似产品的公司,一套喷雾售价180元,建议他直接申请采购算了,但是他算了一下账,自己加工,焊管只需要下脚料就可以,费用只限于购买几个油封和轴承,一套喷雾的造价不会高于20块钱,一年下来能节省一笔不菲的资金,坚持自主加工。最终随着第一批10套旋转喷雾被各个工区领用,井下喷雾正式进入可旋转时代。
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多次实验,几次中断,无数的失败,终究没有打消李法磊研究的决心。其实不止旋转喷雾,还有机电维修厂使用的锚杆半自动切断机、卷板机等,都是在他多次的构思、研究、实验中成型的。
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的创新,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产工艺,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更高效,更安全。在工作期间,他也大力支持职工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在他的带领下,机电维修厂每年都是我矿改革创新的先进单位。
正是由于他的创新精神和成果,他先后被矿、集团、汶上县、济宁市评为“首席技师”,后来又被评为“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很多人只是看到了他身上的光环,但是没有看到他绞尽脑汁的情形。只为了给井下职工制造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给矿上节省一点资金,当然不止喷雾,每一个创新成果,都能够给我们讲述一个李法磊和它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李法磊身上的“工匠精神”。
■义桥煤矿 孟祥洁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