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职工文苑

职工文苑

融汇四海 能济天下

济矿物流:贵在“吾日三省吾身” ——政德教育培训心得

2020-07-31 责任编辑:管理员


有幸参加集团公司组织为期四天的政德教育培训,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深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知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通过学习思想深受洗礼。在此浅谈个人学习感悟,与大家共勉。

1.如何做人。自古以来,儒家学派中仁、义、礼、信、智的做人之道。《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是儒家最重要的经书,被称为“四书”。在儒家的“四书”中,诠释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即仁、义、礼、信、智。仁是做人的基础;义是做人的气节;礼是做人的文表;信是做人的支柱;智是做人的主导。

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问孔子何为仁德,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论行动都合乎礼仪就是仁。一旦坚持做下去,天下的人都会推崇你为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颜回道:“请问行动的纲领。”孔子答:“不合礼制的事不看,不合礼制的话不听,不合礼制的话不说,不合礼制的事不做。”由此看来,孔子倡导的“仁”包含诸多方面,其中包括知廉耻、知善恶、自重自爱,有强烈的荣辱感,还包括为人真诚、博爱、宽厚待人等等。

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的话,又对孔子关于仁的观点作了补充。

《孟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天,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敢问夫子恶乎长?”请问先生您在哪方面最擅长?孟子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孟子看来自己最擅长的有两点,是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二是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接着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解释道:“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意思是说,浩然之气是一股人间正气,需要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能做不义的事来损耗它,随着正义的思想和行为的不断积累,一个人身上的浩然之气就能够像泰山气象一般充塞于天地之间。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则被孟子称之为“大丈夫”。孟子认为,具有大丈夫气概的人应该居仁、由义、守礼,就是要做到讲仁义、重礼节,而且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下去,所以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能屈”,这就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也就是说,浩然之气也可以称为大丈夫之气。

两千年来,孔子倡导的仁、义、礼、信、智,孟子的浩然之气,经过历代先贤、志士的弘扬与实践,已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作为党员干部要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行得正,走得远。

2.如何戒贪。在孔府内宅的屏门上有一幅“戒贪图”,图中貌似麒麟的神兽就是“犭(念quǎn)贪”(也可写为“贪”)。“犭贪”四周的彩云中,全是被其占有的宝物,包括了“八仙过海”的神仙赖以漂洋过海的宝贝,应有尽有。但它并不满足,仍对着太阳张开血盆大口,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占为己有。可谓野心极大、欲壑难填,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衍圣公将此图制作在宅门附近,以提醒孔氏裔孙牢记圣人教诲,不贪赃枉法、不贪得无厌。贪廉一念间,荣辱两重天。

孔子的一生重道义轻财利。他说:“不义面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验于利。”孔子非常理性,他承认人有正常的欲望追求。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氏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认为,富贵是人人都喜欢得到的,贫贱是人人都希望摆脱的,但是求得富贵和摆脱贫贱都需要用符合道义的手段。这也就是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论语・季氏》中记载:“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就提醒我们要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有侧重地约束自己的欲望。

《论语・季氏》中还记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是敬畏、尊重之意。三畏,体现了儒家对自然规律道德权威和历史文化智慧的尊重。这一点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常言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始、慎微,才能在人员管理、煤炭销售、设备采购、招投标、工程验收等重要环节,“思”而出乎理智、“行”而不忘法纪,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和职工服务,才能保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激情。

3.如何好学。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自幼求道问学,学无常师不耻下问,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终由好学而成就博学。好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事无巨细,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孔子主张“多闻”和“多见”。他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学习得来的;主体如果不好好学习和掌握道德知识,不但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反而会走向反面。他以自己举例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在他看来,好学是君子的必备之德:“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个人修养行为的自觉性,减少其盲目性。诸葛长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博学多才,活学活用,急用先学。只有把知识溶解了、与实践结合了、能运用了,你才会算是真学了。

4.如何自省。孔子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反思自省的话。他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你对自己要严格一点,对别人要宽容一点,遇到事情要多想想自己的不是。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事原则。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意思是说见到好人就向他学习,见到不好的人,我就要赶紧反思下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像他那样,有的话赶紧改正。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在自省方面,比孔子要求还严格。他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思自己的行为。他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第一是反省自己替别人帮忙做事情,是否真的全心全意?第二是反省我和别人交朋友,是不是真的诚实守信?第三是反省我每天学习的东西,有没有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就是自省的精神。

而儒家学派的第二号人物,孟子说得更清楚。他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以,一个君子应该有的态度是,不怨天不尤人,先从自己找原因。也就是俗话讲的,你不要睡不着觉,怪床歪。诸葛长青:你反省自己了吗?你的优点是什么?你的缺点是什么?如何改正?如何提升?这不正是我们党员干部每天需要反思自省的地方吗?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将进一步学思践悟,陶冶情操向上向善,立足本职担当奉献,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济矿物流  董龙华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