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职工文苑

职工文苑

融汇四海 能济天下

在路上,就要不断奔跑

2020-09-25 责任编辑:管理员

——山东省政府公派美国留学学习汇报

刘元庆

非常荣幸有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我的美国留学情况,分享学习期间的生活和体会。首先,我要感谢集团领导给予我这次赴美学习的机会,感谢集团公司给了我学习成长的平台。这一年留学经历,让我从思想上、知识上不断成长,受益匪浅。

 

一、留学的背景

 

源起在念头,落实在行动。

 

为什么想去留学呢?我想先分享一下这次留学的背景和心路历程。2018年6月,我到西安出差,与长安银行沟通发债问题。期间,我和长安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的几位朋友沟通比较频繁,大家逐渐熟悉后谈及教育背景的问题时,感觉多年前的本科学历已经远不够用,我本科学习的核工程专业,并非金融管理专业科班出身,总感觉在从事金融工作时缺少系统的知识结构,很难深入。一个周末的下午,我独自来到西安交大的校园,一个强烈的愿望在脑海中扎根——我要继续读书。完成发债任务回到集团后,这种“想学习”的愿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加强烈。在和很多朋友交流后,我决定报考上海财经大学在职金融MBA课程。随即购买了教材,排定了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复习迎考,这时是2018年的7月份。

2018年8月下旬,山东人社厅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派2019年度山东省非教育系统政府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通知》,集团公司OA转发了文件,并组织报名工作。起初,我并没敢尝试这个机会,觉得省内优秀的人很多,自己能够被选拔上的几率很小。另外,读大学时英语本身就是弱项,并且已放下了十多年,重新拾起英语本身就困难。这时,家人鼓励我“不去试一下,怎么知道不行?”我在工作之余,一边准备上财入学考试,一边准备出国留学选拔的报名资料。紧张的工作,繁重的复习,不确定的留学报名,一时间感觉压力大的有点儿喘不过气来。人社厅很快完成了初审,我果断投入到出国英语的学习中,认真准备雅思考试。后来经过艰苦的学习培训,终于拿到了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因为我核物理的本科背景,签证被美国大使馆核查了将近50天,但最终还是顺利地到了美国留学。

在美国读书期间,我也常常回忆起出国前的这段心路历程,感觉到“念头”这个东西的强大力量,如果当时没能顺利去美国留学,我也一定会到上财读在职金融硕士。有时候想想,工作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心心念念要干一件事,且要干好一件事,再加上快速高效的执行信念,在强大的内心力量的驱动下,有时候在梦中都会蹦出解决办法,我想这些也都是大家经历过的。

 

二、美国学习的经历

 

密苏里州立大学,位于美国中部密苏里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Springfield),我学习的专业是MBA金融专业。

在美国学习的一年,我将经历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压力下磨砺——第一个A

 

我刚到美国时读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正式开课前学校商学院的领导就给我们介绍,如果前4门课的成绩全部取得A,可以选择转到金融专业去学习。因为还没有开始学习,不了解课程难度,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争取转到金融专业学习。

正式的课程学习开始后,我感到了莫大的打击,甚至一度担心自己能否顺利毕业。第一门课程是《组织行为学》,大篇幅的内容和案例、晦涩难懂的语句和生词、超级多且分散的知识点、教授飞快且难以听懂的语速,所有这些让语言基础薄弱的我感到崩溃,要强的内心和残酷的现实给我带来严重的思想负担,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三点一线的生活,相比高三冲刺阶段有过之而无不及,曾经有同学开玩笑说,如果高三按这种节奏学习,本科早上清华了。这门课程任务重、考核名目繁多、考试频次高,学习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凌晨一两点钟的图书馆依旧灯火通明,大家几乎忽略了疲惫和倦意;在惶恐、疲惫、忍耐、坚持的状态下终于完成了第一门课程,我获得了第一个A,得A的比例很低,我非常珍惜,也信心倍增。

 

第二阶段:在目标中坚持——转入金融专业

 

后来又经历了商学院最知名的“魔鬼课程”—海格教授的《公司理财》—的洗礼。海格教授是商学院最严苛的教授,没有之一。虽然这是第三门课程,经过前两门课的学习,已习惯了快节奏、高强度的进度,但是这门课程仍让我收获了再次自我突破的成就感。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面对巨大的压力,大家都完全沉浸其中,丝毫不敢懈怠。“白+黑”、“5+2”成为标准状态。连续凌晨1点以后离开图书馆,第二天正常开展一天的学习,常常半夜还与同学围坐在图书馆讨论室,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门课程最终都获得了A等成绩,我也顺利转入了金融专业读书,但这个痛苦且令人亢奋的经历让我更加坚信一件事: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第三个阶段“在积累中超越”——全A毕业

 

经历过前四门课程的磨砺,我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掌握了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凭借着对金融课程的兴趣,学习不再感觉痛苦,而是兴奋,但新的压力和挑战伴随着转专业而出现了。MBA金融专业大多数同学来自国内的中航集团,大多毕业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工大、西安交大、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且多为财务金融科班出身,英语语言也很棒,学习力和自律性都很强。最初我很担心自己能否跟上课程节奏,能否完成复杂计算,能否正常完成小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课题分析和答辩。

通过一门门课程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在逐渐的进步,从最初的参与和辅助,到后来成为课题的主导和课程讲解的核心成员,在后来的几次课题研究任务自由组合中,很多同学邀请我加入他们的课题组,我非常欣慰自己终于迎头赶上!

最终,我幸运地以全A的成绩毕业,完成了MBA金融专业的学习。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坚定地认为,在追逐目标遇到困难时,坚持、坚持、再坚持的信念一直是我最大的帮助者。

 

“学渣逆袭”的故事

 

没有人天生爱学习,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一段自己“学渣逆袭”的经历。小学四年级时,我由农村转到煤矿子弟小学读书,自认为成绩不错的我在转学后并未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依旧我行我素地按照在农村时的学习节奏和懒散习惯学习,不肯努力,也不明白努力的意义,终于在一次班主任刘秉承老师提问我到黑板默写生字时原形必露了,我至今依旧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提问了22个汉字,我错了10对,刘秉承老师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到办公室罚站两小时,而且说如果我期中考试进不了班里前三十名就让我降级到三年级学习,并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放学后补课生活。父母不知道我白天在学校的事,晚上还给我买了鸽子犒劳我。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感受到了自责和对父母的愧疚,辜负了父母的信任和期待,继而洗心革面、奋起读书。

我为什么要分享这个故事?因为在美国留学期间,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全A毕业?为什么千辛万苦转到金融方向?背后的答案与小时候是一样的,就是不能辜负,不能辜负集团公司的培养,不能辜负集团领导们的关心和期待,要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三、美国大学再认识

 

一年的学习经历,让我对美国大学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没去美国读书之前,和一些朋友交流,也查找了一些资料,自己主观的认为美国大学虽是宽进严出,但也讲求素质教育,课程安排不会太紧凑,学习难度也不会太大,想着一边学习课程,一边了解美国文化,体验美国生活。

但实际情况正应了那句话:“想法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来美国读书后,切实感受到了美国教授的严苛和负责,紧张的教学安排,必不可少的课后作业,每周一次的正式考试。另外,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几乎每门课程都要做课题研究小论文,还要配合上课题分享演讲(Presentation)。真是疲惫感、成就感、欢喜、挑战交替出现。整体的感觉,美国的大学教育和国内的高中教育有点儿像,只不过会有更多的学习自由度,学习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四、东西方管理体会

 

在美国读书期间,《量化分析与决策》课程的学习让我对东西方管理有了更多的思考。这门偏重于西方管理的课程通过量化的视角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辅助建议。

东方管理学更加偏重于哲学,比如松下幸之助的《自来水哲学》,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讲述的都不是具体的管理流程和操作步骤,而是从哲学和人性层面对管理的理解。西方管理学更加偏重于管理的技术操作层面,就像之前非常流行的六西格玛管理法、IBM绩效管理体系等。

 

我感觉这些区别的深层次原因来自于文化和生活。比如,中国厨师做饭时,一般会说盐少许,油适量,武火爆炒,文火慢炖等;而美国厨师做饭,会用到很多小型称重工具或测量体积的小型器皿,会非常标准的讲究放多少毫升油,配比多少克盐,炉温多少度,烹饪多长时间等。

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可以根据管理者自身从事管理工作的性质,不断探索和理解东西方管理的优劣和精髓,实现东西方管理中的优势力量在自己工作领域的有效结合。

 

五、以运动赋能

 

回国后,很多人看到我瘦了,我告诉他们我在运动,在坚持跑步,大家都很诧异,尤其是我媳妇最感觉意外,因为我原本是一个不太爱运动的人。

我的运动源于在美国学习期间读到的一篇关于港珠澳大桥林鸣总工程师的故事。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压力。在施工到第15根沉管时,因泥沙回於严重、地质结构复杂,多次合拢失败,面临施工无法继续、船队被迫回撤的沉重打击,作为施工现场总指挥、项目建设总工程师的林鸣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内心悲痛无比。在如此巨大的压力面前,林鸣没有退缩,他以58岁的年龄,绕厦门环岛,历时4小时,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诠释了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和对港珠澳大桥这一“马拉松”项目的思考。他坚毅地带领团队继续前行,在羁绊与挑战中完成了第15根沉管的施工,直至33根全部完成,到全线通车。

林鸣先生坚毅的品行和面对困难的勇气让我折服,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抱着“见贤思齐”的心态,我也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奔跑。从最初每次慢跑不足2公里,到后来每天坚持跑步5公里,甚至偶尔可以冲刺一下10公里。我逐渐发现运动带来的收获远大于最初的想象。

运动培养自律的习惯、带来充沛的精力、保持愉悦的心情,运动也让我明白了坚持的力量。通过坚持跑步,不断激发的潜能逐渐与目标愿望相匹配,让我重新认识到新的自己。

更像是一种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一种“在路上”生活的方式。就像林鸣先生讲的,人生只要一种态度,那就是不断奔跑,把每件事做好。

 

六、对金融的再认知

 

一直以来,我对金融的认识仅限于基本的概念和完成相关的融资业务,满足于熟悉几种市场上常见的产品,比如普通贷款、发债、资产证券化、融资票据等,但实际上这些仅属于金融业务的基本层次。

金融业务中所涵盖的金融工具繁多,比如,在贸易中可以用到的期货、期权、远期、掉期交易等,在投资组合中投资项目类别所占的比例和最优化收益,在并购交易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在利率确定过程中利率期限结构的使用,以及在公司采用期权激励时使用布莱克-斯科尔斯进行定价等。

随着对金融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金融在本质上是使用数学方法和物理模型来描述和解决资金、资产、资本参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状态、运营过程,以及出现的相关问题,也是对可能出现结果的体现。

 

七、对集团金融业务的一些思考

 

脱产学习一年的时间,我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实时关注集团发展,谈一下自己对集团金融业务的浅薄思考。

集团正处于全面转型升级的大发展时期,在领导的全面战略布局下,一切都在稳健、高速发展。我们集团的产业组成特点是以实业为主,包含煤电板块、港航板块、高端制造业板块、现代服务业板块等实业板块,这是我们的优势,是开展金融业务的优质主体。

如何能够让金融业务更好的服务于集团发展,助力各实体企业稳健升级,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我自己的想法,仅仅是自己的拙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着眼于板块,落实于细节

通过内部研究挖掘、走出去考察类似板块等方式,对集团的产业板块进行研究。

内部研究挖掘是一项重要而艰苦卓绝的工作,需要参与内部研究的人员在开展研究挖掘工作之前,对市场上存在的金融产品的种类、特点、应用范围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带着对业务的认知去开展板块整体研究、个别企业研究、板块上下游业务链条研究等,形成板块与金融业务的匹配情况调查。

在完成内部研究挖掘后,走出去到运转比较成熟的机构去取经、去学习。(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不是先去学习,再回来研究?这里我要补充一下,外出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知识的储备和业务的认知。就像一个人连简单的英文单词也没有掌握,去听一场巴菲特的讲座是不会有任何提高的,反而会徒增心理压力)

外出学习环节,需要逐渐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要秉承两点认识:第一,学习需要长期沟通、细致沟通;第二,要通过业务联系、行业联系等建立更紧密的学习关系。

从细节处(包括政策细节、企业细节、存在的问题瑕疵、未完善的手续等)梳理研究相关主体和业务的匹配程度,形成板块与金融业务的匹配情况分析,最终根据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开展业务。

 

2.起步于概念,完善于计算

掌握和理解金融产品、业务的概念,熟悉业务的整体流程和步骤,作为融资主体已基本够用,但如果要设立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或开展相关投资业务,数学方法和模型建立就显得更加重要,而且业务的规模越大,这些就会显得越重要。

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复杂度的逐步提升,对金融业务从业人员的计算能力要求也会不断提高,需要一批具有理工科背景或金融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充实到集团的金融队伍中。

 

3.中航租赁带来的启发

在转入金融专业学习后,和班里来自中航租赁的几位同学探讨了融资租赁公司话题,了解了一下中航租赁发展的历程。

中航租赁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金500万美元,在其后的十几年间发展并不太快,直到2006年底才增资到4.3亿元。随着母公司中航集团2007年的业务重组、合并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中航租赁借助集团发展优势,按照板块对业务区域进行划分,实行业务的专业化发展,深耕板块业务,实现了租赁资产规模的一次又一次快速增长。

2014年底,租赁资产规模为360亿元;2015年底,融资租赁资产规模增长到500亿元;2016年年中,资产规模已突破600亿元;2017年初,中航租赁资产规模突破700亿大关;2018年8月,中航租赁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国租赁行业“千亿”俱乐部十二位成员之一;2019年,租赁资产规模达到1400亿元,利润总额22.18亿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2019年的利润总额为198亿元)。

通过中航租赁的发展历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我们集团金融业务的发展也面临和中航租赁2007年类似的发展机遇,集团公司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机,目前已打造出煤电、港航、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板块,为产业金融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行业平台和发展机遇。

可以尝试按照产业板块进行业务划分,逐个研究、逐步深入,不贪多,不冒进,不胆怯,不退缩,打造产业专业化+金融业务专业化的复合型业务队伍,吃透产业板块结构、特点,摸清风险点和盈利模式,为由内而外开展业务做好充分的风控经验积累、业务经验积累和产业知识储备。让金融业务由辅助集团事业发展的角色逐步转变为集团利润的重要来源,在以金融的工具、手段促进集团事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集团大产业、大平台、多样化的优势,为集团赚取可观收益。

 

八、到实践中去

 

一年的学习生活结束了,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校园的学习只是将我刚刚带入了终生学习的大门,如果想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需要努力做好学习和工作的结合,以学习指导工作,以工作反馈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再次感谢集团公司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帮助,谢谢大家!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