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到了。虽然是个洋节日,但无论土节洋节,怀念父亲的心情都是相通的。日常我发现赞扬母爱的文章如满天星斗,比比皆是。而赞美父爱的文章却很少能够读到。我认为这与“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的教育理念或模式有关吧。孩子是吃母乳长大的,与母亲有天然的亲近感,父母一个偏重生活起居的照顾,一个偏重思想道德的教育(我们这一代人的感觉如此),加上母爱如涓涓细流无微不至,让人时刻都能感觉到温暖呵护的浓浓爱意。而父亲的爱则是一种厚重的爱,粗犷的爱,甚至是威严的爱。圣人说“养不教,父之过”,在“教”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严肃的面孔,严厉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因此使受教者心存敬畏,心存不满,甚至心生反感。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对我们要求严格的人。他时常告诫我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这也是我们家的家训。父亲手书的这几句话就挂在客厅的墙壁上,我至今牢记在心,不敢稍忘。不能忘记的还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往事。
往事之一就是爬山。记得父亲第一次带我去爬山,爬的是我们家乡的山——郗山。山虽不高,但山路狭窄,羊肠小道崎岖不平,两旁生满荆棘、杂树,父亲在前,我紧随其后。父亲一边走一边用手拉开横在路上的枝蔓,他害怕刮破我的衣服,或刺伤我的皮肤。遇到陡峭难行之处,父亲就转过身来,用力拉着我的手,鼓励我努力的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我累的实在走不动了,父亲蹲下身子把我驮在背上,用手拉着树枝,一步一步艰难的向上攀爬。趴在父亲瘦弱的后背上,我清晰的听到他粗重的喘息声。一身是汗的父子俩,终于站到了山顶。
原来在山下看不到的景物此刻尽收眼底。村里的房屋和树木变得矮小了许多,我兴奋的大喊:“爸爸!我看见山了!看见河了!看见大湖了!看见火车了!”这时,山的东面一列绿皮火车正冒着浓浓的白烟,鸣着响亮的汽笛,“吭哧吭哧”隆隆驶过(那时还是蒸汽火车头)。父亲说:“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接着给我指点:跑火车的地方是津浦铁路,铁路东边的山是枣庄境内的柏山,南面的山是徐州市的龟山,西面是一望无际波光潋滟的微山湖,北面像银色绸带的河是古运河,它从北京来,流向杭州去……父亲还说了很多,可惜那时我年龄太小,记不住了。
登山过后不久,父亲又带我下湖。在湖里教我学游泳。父亲说:“靠山吃山靠湖吃湖,以后你长大了要下湖采莲摘菱捞鱼摸虾,不识水性,不会游泳怎么能行呢?”于是在浅水湖里,父亲让我趴在水面,他托着我的肚子,让我用双脚双手划水拍打。学的过程中呛了几次水,眼睛也被湖水淹的红肿酸痛,又是咳嗽又是流眼泪的,父亲说男孩子不能怕吃苦,坚持让我学下去。就这样一次次的呛水,流泪,终于学会了游泳。
现在想起来学游泳其实并不难,只要不紧张,身心放松,在水里稍微活动一下手脚,身体就不会下沉。越是紧张,越是手忙脚乱,身体越是漂浮不起来。想明白了,游泳就是这么简单。此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也。
爬山啊,下湖啊,学游泳啊,当时太小不理解父亲的深意。那时因为爬山太累,游泳呛水,心里对父亲还颇为不满。只是迫于父亲的威严,心不甘情不愿的勉强而为。现在知道父亲是在有意培养我爱山、爱水,期盼我长大后,像大山一样沉静、稳重;像流水一样温顺、柔和,与人相融相亲,做一个乐山乐水的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惭愧的很,浮生已过大半,距离父亲的期盼还相去甚远。我们辜负父母教养的恩德实在太多,太多。人这一辈子要想活的不后悔,活的明白,很不容易。
█物资公司 殷允剑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