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军人,转变为一名矿工,虽说是两者间的关联不是太大,却把我的青春和花园煤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最初的抵触,到最终的热爱,煤矿对我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份按部就班的工作,它更是一种“情怀”,因而才能让我一路走到现在。
再回首,已是十几个春秋,我们与矿山共成长,也幸运的见证了煤矿的沧桑巨变!
当初空空荡荡的大院,办公楼、宿舍楼、井架等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孤单和冷清,因为是建矿初期,一切都还在完善之中,偶尔会有同事走过,看不到一点繁荣的景象。由于条件有限,再加上当地的水质特点,以至于我们洗刷用的自来水都是乳白色,就连宿舍楼的空调过滤隔段时间都要清理一次,所以效果也不是很好。生产区队少,岗位也少,大家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哪里需要哪里搬。班车少,大家只能轮流回家每周3次,手握乘车票的感觉貌似超越了人民币。工作中的问题也比较棘手,毕竟都是一些新鲜出炉的问题,我们只能在研究和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找寻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建矿初期必定是艰苦的,但也是最有期盼的,矿领导班子时刻亲临现场指导和支持,以及花园人的钻研精神,终于在日复一日的拼搏中打造成了今天的智慧矿山。
十五年的青春奉献在花园煤矿,陪伴着“花园”的成长与壮大,矿区内有了假山、鱼池、体育馆,红花绿叶令人心旷神怡。宿舍楼从最初的一排变成了如今的三排,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独立wifi,健康的饮水设备,整齐划一的床单被罩,升级以后的中央空调等等……特别是每天准时出发的班车,让我们不会再有远离家乡的担忧和惦念。而我们,也从20岁的楞头小伙儿,变成了手里有活儿的“大老师儿”,也变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叔叔和阿姨!
十五年的青春,仿佛一晃而过,美好的回忆却刻在了心里,“花园煤矿”这四个字,对我们这帮“元老”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青春已不复重来,回忆也仅此一份,我们更加期望下一个“十五年”,再回首看“花园巨变”!
■花园煤矿 刘华健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