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往事,最难忘的还是童年的“豆沫”情结。
年幼的时候生活比较困难,我们兄妹四人,吃饭的多干活的少。虽然种的田地比现在还多,由于是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所以粮食产量很低,又因按工分分配,家里只有父母两人劳动挣工分,所以每年分的粮食只够大半年吃的,一到青黄不接的三四月份,就缺吃少喝的闹起春荒来。这时就要掺杂着吃一些野菜。用玉米面、黄豆、野菜熬粥就成了家常饭,其中用一种叫羊蹄棵的野菜熬的豆沫最是好吃,所以记忆特别深刻。
豆沫是由以下几道工序熬制的。玉米要先脱皮再碾成细面;黄豆要捣成大米样大小的碎粒;羊蹄棵要用开水煮一煮放在凉水里浸泡,去掉土腥味再用。否则,做成的豆沫口味不正,不好吃。熬制时,先将适量水烧开,把碎豆粒放到锅里煮一会,再用一柄长把勺子边搅和,边下玉米面,动作要均匀连贯,若是稍微走神玉米面就凝成小球了,外熟内生,成了夹生饭,难以下咽。面下完,最后下羊蹄棵,然后继续烧火,直到熟透为止。经过细心操作熬出的豆沫,别有一番风味:沁人肺腑的清香中,还有蜂蜜一样的鲜甜。这时我们常常以筷敲碗唱出饱食后的满足与淘气:
羊蹄棵
熬豆沫
大碗冷着小碗喝
客来了
脱了裤子盖上锅
客走了
穿上裤子接着喝
……
虽然这几句顺口溜有些粗俗,但是它饱含了当时苦中求乐的乐观精神。后来分田到户,都下真力气侍弄庄稼了,年年都是大丰收,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再也不喝只涨肚子不管饱的豆沫了,地里收的玉米也成了喂鸡喂鸭的饲料。
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过去为填饱肚皮的无奈之举——用羊蹄棵熬制的豆沫,如今却成了宴席上大受欢迎的美食。一次在老家的酒店吃饭,服务员上了一大盆香喷喷的豆沫,多年没吃的缘故吧,你一碗我一碗,一转眼汤盆就见底了,大家连连呼叫服务员再上。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原来的香甜,喝后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从此只要在老家的酒店吃饭,首先寻问的就是有没有豆沫。或稀或稠或浓或淡的豆沫,喝下去鲜甜清凉,口齿生香,且容易吸收消化,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
研究发现,羊蹄棵,美容、延缓衰老,清热益气、养阴补血;黄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防治血管硬化、脂肪肝等;玉米,不仅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胡萝卜素,而且含有核黄素、维生素等人体中必须的营养物资,豆沫浑身都是宝啊!
现在充分了解豆沫的价值后,我更是爱它。只要老家来人我就叮嘱带着熬豆沫的原料来,在我的心里这是家乡最好的土产。豆沫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豆沫情结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物资公司 殷允剑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