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多数矿井面临的通防灾害威胁逐渐增大,传统治灾模式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等问题,集团公司通过年度要点引领和年度重点工作督导,支持各矿加强‘三远三智’通防管理,成效显著。”近日,山东济宁能源集团通防管理副总经理左常清表示。
随着煤矿“一通三防”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该集团提出构建“三远三智”通防灾害治理模式,即矿井实现智能通风、智能瓦斯巡检、智能防灭火,采煤工作面采用远程凝胶系统、远程阻化剂喷洒系统、远程采空区隅角囊袋封堵系统,通防管理向规范化、智能化应用新阶段迈进。
该集团以通防远程化、智能化为核心,通过集团公司统筹协调、权属矿井集中攻关等方式,推动矿井通风、防灭火、瓦斯防治等工作深度融合。
通过前期试点采用“三远三智”通防灾害治理模式,该集团下属双合煤矿、阳城煤矿、义桥煤矿、运河煤矿等矿在减少材料运输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现场安全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
金桥煤矿装备智能瓦斯巡检系统,并依托井下5G无线通信网络,实现瓦斯浓度数据及时上传。一旦出现数据异常,地面系统立即发出预警,地面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有害气体情况,作出科学研判,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双合煤矿3下105工作面顺槽距离长、巷道起伏较大、运输环节较为复杂,仅将每天需要的注凝胶、阻化剂和囊袋封堵等防灭火材料运输到工作面附近,就需要3名至5名职工,至少一个班才能完成。采用远程控制系统后,该矿通过远程泵站和管路实现防灭火材料即用即到,快速高效处置灾变情况。
“三远三智”通防灾害治理模式,是济宁能源集团在智能通防方面的重要探索。近年来,该集团持续加强“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力度,实现了通防安全形势稳定。
下一步,该集团将继续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加大科技装备安全投入,不断完善“三远三智”通防灾害治理模式,实现煤矿通防管理智能化和现代化。
来源丨中国煤炭报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