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济宁能源集团金桥煤矿矿长,我深知,安全是煤矿发展的生命线,是矿工家庭幸福的基石,更是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常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困境,设备报警后才调参数,员工违章就开罚单,现场混乱才突击整治……这种“救火式”管理难以根治安全隐患,无法实现安全管理质的飞跃。
在煤矿日常安全管理中,如何对井下分散且动态变化的作业点和人的行为进行实时有效监管,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
过去,我们依赖安全员现场巡查和固定摄像头监管,存在覆盖面小,发现问题滞后等问题,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有一次,我在井下带班时,看到一名职工在皮带运行区域边缘作业,虽然侥幸未发生意外,但我萌生了一种想法:能否找一双永不疲倦的眼睛,24小时盯控关键风险点,自动精准识别危险井预警?
这个想法促使我们矿加快建设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平台,并深度应用AI(人工智能)视频智能识别系统。
然而,AI视频智能识别系统落地充满艰难险阻。井下环境复杂,光照、粉尘等因素影响视频识别精度;违规行为类型繁多,算法训练难度大;报警信息精准推送及形成处置闭环也需要不断设计调试。
为此,我多次组织多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开专题会议,群策群力进行研讨。同时,诚邀中国矿业大学AI领域专家团队下井实地勘查,为研发工作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合作方联合开展研发,针对井下特殊环境优化算法,逐场景测试,行为标注训练。
历经数个日夜奋战,我们矿建成覆盖井下11大类26小类工作场景的AI视频监控网络,为矿井装上“智慧眼"。
AI视频智能识别系统能自动精准识别33种异常情况。该系统能够在大型设备运转区域等高风险地带,及时发现人员违规闯入,并立即发出声光报警,推送信息,从源头防止意外发生;在主副井、变电所,集控室等关键岗位实时监测值守人员异常状态,消除风险隐患;对未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具等违章行为进行瞬间捕捉并告警。
AI视频智能识别系统投用以来,我们矿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水平实现双重提升。集控中心值班人员从紧盯屏幕的疲劳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处理精准预警和异常事件,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我们将AI识别数据与人员管理深度融合,开发人员安全行为"画像"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精准预测可能出现的违章类型,推送量身定制的安全教育视频和培训资料,实现安全管理个性化、精准化。
AI视频智能识别系统24小时守护作业地点,自动识别报警违章行为,及时闭环处理安全隐患。如今,"我要安全"已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2024年5月,我们承办山东省煤矿井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现场会,我们矿AI监控应用成果获得一致好评,为行业树立了典范。
我们秉持“资金再紧不省安全投入”“能用设备绝不用人”的理念,推行“科技兴安,科技强安”战略。主运输系统在实现AI分析等基础上,新增10项智能化控制功能。创新采掘工作面安撤模式,打造“五遥六化”标杆。我们自主研发的单轨吊联动悬臂式单元支架搬运机器人,实现搬运全流程自动化衔接,改变了传统落后方式,让生产作业更安全高效。
我认为,智能化不是简单替代人,而是为人的发展赋能,解决重复性,高风险环节管控难题,激发职工活力。安全投入不是成本负担,而是效益投资,与事故损失相比微不足道,而且守护了矿工家庭幸福,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新需要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管理者坚定推进,一线职工积极参与,技术才能落地。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守规成习惯、让安全成文化。从人盯死守到人机协同智能防控,筑牢的是技术防线,更是责任防线。
作为矿长,我坚信将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结合,才能实现本质安全,让职工安心工作,平安回家。
(金桥煤矿矿长 戈海宾)
来源丨中国煤炭报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