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阅读的种子
我最近加入了一个领读者的组织。这是一个由连锁的绘本馆发起建立的,在各地招募领读者,每月有一本共读绘本,领读者可以免费获得绘本,条件就是需要发领读活动的图片到反馈链接上。因为我很喜欢读书,所以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加之,我的儿子正好处在2岁多的年龄段,特别爱听故事,可他又不认识字,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最喜欢也最适合读绘本了。
6月份,我做领读者的第一个月。开始是兴奋的,我觉得这会是一段轻松愉快的经历。但收到绘本《温妮,生日快乐》时,我开始怀疑这个机构的品味。为什么用长相恐怖的女巫当主角,而且整体绘本的颜色偏暗,又有这么多绕口的音译名字,孩子们怎么可能喜欢?果然,在我的儿子第一次看这个绘本时,他两次向我表达了“妈妈,关上书吧,关上吧”。我有些受挫。
我开始尽量让“女巫温妮”显得可爱一些,比如,如果你说她长了个胡萝卜般的鼻子,孩子们就会觉得她的长鼻子没有那么恐怖了,如果你对她的魔法棒多做点介绍,孩子们对她黑色嘴巴的注意力就会减少……我先是自己背下来了这个故事的梗概,着力在小黑猫的笑声‘咕噜噜’等处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感。以后的几天,我经常以过生日、吃蛋糕为话题,引着孩子回想他生日party的场景,再提示他是否愿意知道另一个人的生日是怎么度过的?慢慢地,孩子开始喜欢温妮,我们甚至到了每天都要看一遍《温妮,生日快乐》的程度了。我来讲故事的梗概,细节由他来补充,像为什么“13号星期五”被画上了红红的圆圈?小黑猫是不是很高兴,他笑了吗?在这些互动中,孩子已经基本能复述整个故事了,连温妮的魔法咒语“阿布拉卡达布拉”他也很喜欢说,更不要提讲到多层、多口味蛋糕时的那一脸幸福了……也许这就是原作者的魔力吧,一个看上去这么恐怖的女巫,她也有对幸福的憧憬,有获得生日祝福的渴望,有和家人互相陪伴的温馨,而且她还有着我们所没有的魔法,她真是一个神奇又可爱的女巫!
征服了我的儿子,只是我完成了领读任务的一步,这是我给自己找的互动小帮手。完成三场领读任务,于我还是有难度的。首先是时间紧张,其次是经验不足。第一场,我选在了孩子上课的早教中心,在课后,我在大厅里讲,三三两两的孩子围着,有听了一半走的,也又新加入的。我努力让自己的故事讲得精彩一些,我感觉到,孩子们也在努力地配合我,我们都像温妮一样,努力地向幸福再进一步。以后的两场,我都选在了小区里,虽然多数看孩子的家长目光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手机,虽然来来往往的邻居大多投来了诧异的眼神,而我的脸在大人们的围观中也变得火辣辣的,但好在孩子们是渴望故事的,特别是这样一个集体阅读的氛围,他们很开心认识了温妮,一起假装“分享”温妮的生日蛋糕。
完成了反馈任务,我松了一口气,也明白,漫漫长征这只是第一步。没有了报名时的不以为然,因为我在领读的路上感受到了责任。在电子信息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培养阅读习惯是否还有必要,唇齿留香的文字魅力是否能抗衡越来越精彩的动画片?这个任重而道远的路上,还有多少个愿意当领读者的“耕夫”……
这些年,身边不断出现了“悦读济宁”等微信群,大家聚在一起,共吟一首诗,共读一本书。我觉得很好。所以,即使领读者的路不太好走,我也愿意当那个“耕夫”,愿我读的某个绘本能为某个孩子播种下爱看书的种子,愿看书也能再次成为流行,愿更富有留白空间和吟诵魅力的文字,能再次成为流行。而那时,领读者的路,会更好走一些。
█金桥煤矿 孟冉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