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档案
薛珂,中共党员,工程师,现任运河煤矿生产技术科主任工程师。多次荣获集团公司先进个人及标兵荣誉称号;论文《关键路线法在煤矿采掘编制中的运用分析》荣获山东省创新成果一等奖。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成为大家眼中技术攻坚的“带头人”,科技兴企的“领跑者”。
大家都说搞技术苦,枯燥、乏味、劳心劳力、总是站在台后。但是,在运河煤矿却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员工,一头扎进规范、设计、方案里,甘当默默奉献的幕后人,在其中寻找快乐、寻找自己的成就感,把别人眼中的“苦”变成自己的“乐”。他就是现任济宁能源运河煤矿生产技术科主任工程师的薛珂。
薛珂,在生产技术科工作的6年时间里,基本上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事事带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成为大家眼中技术攻坚的“带头人”,科技兴企的“领跑者”。
深严细实,延续矿井服务年限
运河煤矿作为一座服务年限较长的老矿井,面临资源枯竭、采场复杂等诸多不利因素,他以极大的热情和钻劲在采掘接续及生产技术管理上寻求突破,为矿井服务年限的延长助力。工作中,根据现场变化排查接续路线的风险,从接续大方向上排查全局性、系统性风险,及时发现采掘接续隐蔽性问题,将原7315工作面替代7300工作面接续1306工作面,实现了后期矿井接续的稳定。
“方案的可行性关键在于现场的适用度、指导性和落实情况。”每个方案的形成,他总是深入现场,反复测算,在井下常常会看到他一个人来来回回的测量着一些数据、嘴里自言自语的说这些什么,并且,还经常去别的科室请教、沟通一些参数,确保方案的全面。2021年全年顺利完成7300、C8315、7315等多个工作面的设计编制及审查工作,尤其是配合科研院校完成了完成首采区复采的可行性研究及开采设计,为回采产量增加,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供技术支撑。
精耕细作,深挖资源回收
为了将有限的采场充分利用起来,他主张加强资源回收和煤质的考核,每天对各采煤工区的放煤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规范放煤操作程序,提高放煤质量,减少资源丢失,并且根据现场放煤情况调整接续计划及推进度,做到应收尽收,绝不让掘进去的巷道有一丝浪费,其中1306工作面多回收资源8万吨,延长服务时间2.5个月。
积极与科研院校对接,深挖剩余资源排查,推进超高水充填回采,完成首采区复采的可行性研究及开采设计,积极开展膏体充填回采的可行性及工业广场下开采可行性研究,优化调面充填工艺,首创超高水充填调面充填工艺,保证了调面期间的充填效果,为下一步充填调面及充填工作面停采线优化积累宝贵经验,延长C8315工作面停采线位置,多回收煤炭资源1.2万吨。
科学创新,抓好掘进提效
薛珂深知“采掘接续失调是最大的隐患”。他盯紧采掘接续的关键点,紧靠掘进提效,狠抓正规循环率管理及创条件工作,制定了《关于做好7315、C5303掘进工作面重点工程考核管理的意见》,加强过程管控,按时间节点完成了C8315及7315面两重点工程布置;稳步推进掘进跟班写实工作,仅2021年下半年就完成掘进进尺2928.3m,较上半年多完成进尺一千余米,提效8%。并且,合理优化开拓布局、完成2022年度生产接续计划及2022-2024年度生产接续规划的编制,合理调配条带煤柱充填回采接续顺序,打开接续的时空关系,解决了采掘距离互相制约影响的难题。
在个人技能提升的同时,他还不忘“传帮带”,努力培养科室、区队的技术员,不藏着掖着,多教多说,把技能传递下去,抓好现场与内业的对照提升,在2021年优秀作业规程评比中由他组织审查的作业规程,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所有参评项目均获奖项,开创了矿井的先河,这也是对他工作的认可。
当别人问起他是否觉得技术管理苦的时候,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当看到自己的方案设计一步步变成现实,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述说的。正如这句话,无需过多语言的赘述,却用一个个设计、方案讲出了他的心声,说出了他的追求,也说诉说着他的坚持。
■运河煤矿 丁晓晓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