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收购的热潮中,济州粮食产业园的仓廪内外一派繁忙景象。8名佩戴党徽的党员穿梭在检测台、输送带与仓储区之间,胸前的“党员示范岗”标识在金色麦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正是这些“红色力量”,让园区完成了9.3万吨夏粮收储任务,而这背后,是济州粮食产业园联合党支部以党内法规为纲,创新推行的“四维管理法”在持续发力。
动态管理:织密流动党员“追踪网”
“闫伟同志,东北片区1.7万吨贸易粮的监管日志已收到,支部同步推送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解读,请结合实际工作重点学习。”这是党支部向外库驻库党员发送的日常提醒。
针对产业园仓储管理的党员跨省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产业园党支部建立了涵盖12项信息的动态电子台账——包括党员流动轨迹、岗位变动、学习记录、廉洁承诺、粮食监管任务等核心内容,由专人每周更新,实现“一人一档、双向报备”。在东北负责贸易粮监管的3个月里,党员闫伟不仅通过台账实时上报粮情检测数据,还收到了支部针对性推送的5期廉洁教育材料。期间,有供应商试图以“辛苦费”换取质检放宽,他依据学习内容坚决拒收,确保这批粮食抽检合格率100%。
如今,这种“动态追踪+精准指导”模式已覆盖全部吉林通榆、内蒙古奈曼旗等6个地区的党员,让他们无论身在东北的粮库还是重庆的码头,都能被纳入组织管理“视线”,彻底破解了“党员流动到哪里,组织联系就断到哪里”的难题。
联学机制:搭建法规学习“云课堂”
“赵国虎同志,你在黑龙江春华秋实驻点时严控粮食含水率的做法,为大家树立了标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流动党员赵国虎传回的工作视频引发热烈讨论。画面中,他正对照《谷物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关于“存储的小麦安全水分需≤12.5%”的条款,向供应商严肃指出问题——这批拟入库的5000吨小麦经检测,含水率达14.2%,远超标准,若直接仓储极易因呼吸作用发热霉变,不仅会造成粮食损耗,还可能引发仓储安全风险。
这样的“线下践规”场景,源于“线上学规”的扎实基础。产业园党支部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12部核心法规结合集团公司《员工违规违纪处理办法》通过干部上讲台的形式和“微视频”的形式进行专题授课、学习。这些课程按“党内纪律”“行业规范”“安全操作”分类,最短的仅3分钟,方便流动党员利用驻点间隙的碎片时间学习。目前,流动党员在线学习覆盖率达100%,平均每人每月完成8课时学习,形成了“学法规—懂法规—用法规”的闭环。
考核激励:拧紧责任担当“螺丝钉”
“参与粮食安全主题党日活动+5分,执行粮食质量法规无差错+10分……”翻开产业园的《党建积分管理细则》,四大项24条量化指标清晰明了。支部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遵守法规纪律、完成攻坚任务等情况全部纳入积分考核,每月公示排名,季度兑现奖惩。
今年二季度,“敬业爱岗标兵”刘力除获得绩效奖励外,还收到了支部联合流出地党组织共同颁发的“党纪践行模范”荣誉证书。这种“双向考核”机制源于支部与31名党员签订的《党员遵纪守矩从业承诺书》——支部和所在部门负责跟踪党员表现,考评其在企业和驻外期间履职情况,支部、部门定期交换考核结果。
严管厚爱之下,流动党员的责任担当持续增强。今年以来,他们牵头排查出粮食储存规范、检验环节监管等3类合规经营问题,推动产业园完成8项制度修订,也践行了济州粮食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责任和担当。
“让在企党员敬业爱岗,让驻库党员‘离乡不离党’,关键在以制度管人、按法规办事。”产业园党支部书记陈宏的话道出了核心。如今,这些活跃在粮仓内外的“红色细胞”,正以“纪律作风过硬、业务能力过硬”的双优表现,将党内法规的“软实力”转化为守护粮食安全的“硬支撑”。在守护“天下粮仓”的征程上,流动党旗始终高高飘扬,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注入着持久的红色动能。
文/图丨单贝(济州产业园)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