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降雨没让工期‘打折扣’,目前工作塔深基坑已挖到34.7米设计位置,浅圆仓基础钢筋完成6个仓的加工、2个仓的绑扎,CFG桩基本周内就能完成431颗的既定目标!”
在济州粮食产业园仓储扩建项目施工现场,企业负责人陈宏介绍,雨季的来临并没有使基础施工滞后,虽然项目面临雨季干扰、工期压缩、任务量增加的三重挑战,但是团队以“保质量、抢进度、抗雨季”为核心,创新实行24小时轮班施工,截至目前已完成观摩区道路2135㎡施工、工人生活区全配套、30%地基加固处理,基础垫层浇筑达1500m³,为后续主体结构建设按下“加速键”。
防雨棚+立体排水守住基坑施工“生命线”
“基础是仓储安全的根本,浅圆仓单仓直径21米、仓容7200吨,地基承载力直接影响后续储粮安全,雨天基坑积水绝不能马虎。”项目安全监管工作小组组长刘向强说。针对雨季施工风险,团队早在汛期前就制定《基础阶段雨季施工专项方案》,围绕38725.5㎡建筑构筑物施工区域,开挖1200米长,宽80cm、深60cm的的外围排水网沟,底部铺设防渗膜,每隔50米设1个集水井,15台备用抽水泵实行“雨前预排、雨中强排、雨后清淤”机制。“上次暴雨我们提前2小时启动排水系统,雨中安排10人巡查边坡稳定性,雨后1小时清完淤泥,基坑没积一点水,地基土也没软化。”负责排水系统的张师傅介绍,截至目前项目已排除场地及基坑积水超1800m³,成功规避基坑坍塌风险。
此外,项目与气象局建立“点对点”实时联动机制,每天早晚获取48小时精准预报,动态调整施工工序:降雨间隙集中推进浅圆仓以北道路混凝土浇筑、北侧围墙挡土墙施工;雨天则聚焦基坑内地基加固、基础垫层浇筑,实现“雨天不停工、晴天抢进度”。“上周三预报下午有雨,我们早上6点组织30人抢做基坑边坡支护,6小时完成原定1天的工作量,下午转场基坑内浇筑垫层,时间一点没浪费。”项目土建工作小组组长齐高峰说。
三班倒+供应链攻坚冲刺桩基与塔吊进场节点
“项目要确保明年夏粮收储前投用,而基础阶段就要完成基坑开挖、桩基施工、垫层浇筑等18道工序,常规工期需3个月,现在压缩到1个半月,必须跟时间赛跑。”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杨鲁宁翻开进度表,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关键节点:10月5日前完成5号平房仓桩基施工、10月12日前完成1#3#平房仓桩基、10月20日前具备浅圆仓滑模施工条件。为守住节点,团队推行“三班三运转”24小时轮班制,将施工队伍分为早、中、夜班,每个班组配备1名技术负责人与1名安全监督员,重点把控桩基垂直度、混凝土垫层厚度等指标。
夜间的施工现场同样繁忙。280盏高亮度LED投光灯照亮作业面,小型挖掘机转运钢筋,工人手持振捣棒对垫层混凝土进行振捣,2组安全巡查队重点排查基坑边坡、临时用电线路、工人安全绳佩戴情况。“夜班有保温休息室,能喝上热水、吃上热饭,每周还能轮休,干劲儿很足。”夜班混凝土工陈师傅负责的垫层浇筑工序,已连续7天日均完成120m³,超计划20%。
技术优化+协同管理破解多工序交叉难题
“项目涉及10栋浅圆仓滑模施工、12栋平房仓桩基施工,还有工作塔、汽车卸粮站深基坑作业,多工序交叉最怕空间冲突与质量干扰。”项目设备负责人梁磊说。为破解这一难题,团队从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双管齐下,组建以擅长基坑支护与地基处理的技师、工程师打头的基坑开挖、地基加固、基础浇筑3支专业攻坚小组;投入4台小型挖掘机、6台打桩机、8台混凝土输送泵,安排8名机械工程师24小时值守,确保设备故障率低于2%。
在协同管理上,项目建立“日沟通、周考核”机制,每天早晚召开协调会,明确各班组作业时间与空间界限(如白天清理坑底浮土、夜间进行桩基施工);每周对照《仓储扩建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分解方案》,从安全、质量、进度三方面考核,对提前完成节点的班组给予奖励,滞后的及时调配资源补位。同时,团队还加快推进施工组织方案报审、总包合同审查等手续,确保项目合法合规推进。
“我们会继续保持‘雨天不停、昼夜赶超’的干劲,严把安全质量关,确保2026年5月如期竣工,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项目建设总负责人常贵东说道。
文/图丨单 贝 杨鲁宁(济州粮食产业园)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