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站内搜索

企业动态

企业动态

融汇四海 能济天下

金桥煤矿“五多”提升法激发青春力量,智慧矿山展现新活力

2025-11-11 责任编辑:管理员

寒意渐浓,金桥煤矿矿区内却处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青春热度。在不久前召开的10月份大学生座谈会上,矿党委书记、矿长戈海宾一番以“五多”提升法(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思考、多尝试)为核心的总结讲话,为青年员工描绘出一幅清晰的成长“路线图”。

这短短“五多”要求,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该矿基于多年人才培养经验,系统提炼出的一套指导青年员工扎根煤海、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如今,这股“五多”新风正悄然转化为青年们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这座现代化矿井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动能。

03.jpg

深耕一线,以实践打通学用“最后一公里”

“多学习”与“多实践”是青年职工成长的基石。2022年入职的机电专业大学生肖枫对此深有体会:刚接触井下机电设备时,看着复杂的图纸一头雾水的他,在“师带徒”制度下,与资深技能大师马旭东结为师徒。肖枫的“学习清单”不再限于专业书籍,更增添了师傅手把手教的设备检修“听音辨障”绝活。

2023年入职的硕士研究生谷雷,如今在掘进工区担任主管技术员。初来时,他满腹经纶,却对井下复杂的地质条件有些束手无策。他牢记“多实践”的要求,主动请缨,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下井勘测,一遍遍比对图纸与现场。

“以前只在课本上认识断层,现在能亲手测量它的走向、倾角,分析它对开采的影响,这感觉完全不一样。”谷雷说。短短两年,他已从“理论高手”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尖兵”。

“青年员工只有扑下身子,脚上沾满煤泥,手上磨出老茧,才能掌握真本事。”矿上明确规定,新入职大学生必须在采煤、掘进、机电等一线关键岗位轮岗实践,将“多学习”的理论与“多实践”的经验深度融合,为职业生涯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04.jpg

勤于复盘,在总结思考中实现“关键一跃”

如果说“学习”和“实践”是积累,那么“多思考”和“多总结”就是实现能力升华的关键。

今年3月份,走向长度486.7米的3301工作面顺利完成回采任务。面对8条断层交织的复杂地质构造,综采一区青年技术团队日夜推演、不断复盘,历时数月攻坚,最终通过精准控制煤机提卧刀角度,交出了首个“零影响”工作面的亮眼答卷。

“过去,我们可能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现在,‘多思考、多总结’要求我们成为主动的观察者和优化者。”主管技术员唐国栋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百余次参数调整。在他看来,每个0.1度的优化,都是对“技术先行”最好的注解。

在金桥煤矿,养成“每日复盘、每周小结”的习惯已成为对青年职工的基本要求,围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成本控制等环节进行“小改小革”已蔚然成风。思考的火花正持续转化为提质增效的实际成果,年轻人正在用智慧为这座传统矿井注入新的活力。

容错兜底,创新破题激活“一池春水”

“煤矿生产,安全是天,但安全不等于墨守成规。”“多尝试”需要宽松的环境支撑,金桥煤矿积极营造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氛围,给年轻人吃下了“定心丸”。

“重大灾害防控平台”“一单制大运输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项目建设,成为青年技术人员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以全国煤炭技能大师武国庆为首的年轻技术团队,大胆引进了新的算法模型进行调试,打通电脑端、移动APP与井下调度站终端,实现物料需求“一键下单”、运输任务“一单到底”。历经反复攻坚,系统数据稳定性和准确性显著提升,为“订单式”调度奠定了基础。

“我们不怕年轻人犯错,就怕他们不敢想、不敢干。给他们舞台、给他们底气,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这种敢于“多尝试”的精神,正推动金桥煤矿在智能化、精益化管理的道路上快步前行。

沃土育才,企业与青年实现“双向奔赴”

金桥煤矿通过建立四级导师制因材施教,将大学生下沉至班组实践锻炼,形成人才成长的“护航舰队”。此外,还创新推行“一支部一大学生支委”计划,拓宽晋升通道,目前已有6名业务骨干通过这一计划进入支委队伍。

“‘多学习’和‘多实践’是输入层,‘多总结’和‘多思考’是处理层,‘多尝试’是输出层。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从认知到实践、再到超越的金字塔成长模型。”该矿劳动人事科科长分析道。

如今,走进金桥煤矿,智能化矿井与怀揣理想、步履不停的年轻身影相映成景。人才是矿井最宝贵的资源,青年职工“五多”提升法的提出,就是希望为青年员工铺就一条快速成长的高速路,让他们在金桥这片沃土上,尽情施展才华,最终实现个人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随着更多青年职工在实践中淬炼成钢,金桥煤矿正日益成为人才辈出的摇篮。

/图丨臧亚楠 孟聪(金桥煤矿)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