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精彩答卷·济宁2022”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843.5万吨、保持全省内河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5.85万标箱、同比翻番。
在经济下行的态势下,济宁市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内河港口物流的相关数据让人眼前一亮,这就不得不提让济宁市“朋友圈”越来越大的梁山港。
“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梁山港有着怎样的优势?
为进一步推动现代港航增量提质、加快发展,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坚定不移实施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并调整成立市现代港航物流发展指挥部,举全市之力发展现代港航物流,推动内河航运打破梗阻、扩能升级、全面复兴,建设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桥头堡,争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在此背景下,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济宁能源”)自成立以来,通过资产并购、吸收整合、股权合作、升级改造等方式,对港航工程处进行转企接收,顺利完成龙拱港等6个港口的整合,同时推动港口扩能,突出梁山港、主城港、微山港三个亿吨级港口群打造。
这里面极具代表性的是梁山港。
目前,我国西煤东输主要有朔黄线、大秦和瓦日线三条铁路运输线,北煤南运主要依靠京沪、京九、京广等国家主要干线,其中京九、京广是客货混用线,运力有限且运输成本高。在铁路、水路和公路三种煤炭运输方式中,水运具备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梁山港位于梁济运河右岸,距瓦日铁路直线距离仅1.8公里,距离黄河直线距离10公里,港区处于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的黄金交叉点。从这一点来看,梁山港具备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梁山港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哲说。
梁山港不仅能够吸纳晋陕蒙优质煤炭资源,是山东煤炭保障供应的主力军,还能沿运河入长江,辐射江浙沪,成为连接西部煤源产地和长江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物流枢纽,形成丰字型多式联运的大通道。
立足公铁水多式联运优势,梁山港还制定了“一企一策”物流运输方案,比如,对接山东省内建材企业,采用“集改散、公转水、港港联动”方案;对接山东省外电力企业,采用“铁转水、港企联动”方案等。“通过推进区域物流运输‘公转水’‘散改集’,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陈哲说。
现在梁山港已建成8个2000吨级泊位、3个2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开通了8条集装箱运输航线,通达十几个城市和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成内河港口第一家智慧中心,逐步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上“西煤东输、北煤南运、南货北调、集装箱运输”的大型航运物资集散地。
启动港产融合“主引擎”
梁山港下一步的规划是什么?
“港兴城兴,以港兴市”,港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繁荣所产生的影响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同,无论是省内的日照市,还是国内的上海、宁波等地,港产融合促发展显而易见。
济宁市委市政府着眼将港航产业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出台了《济宁港总体规划(2035年)》,划定了全市港口岸线,确定了各集疏运通道,为济宁港发展与建设、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提供了指导和依据。在此基础上,市级层面又相继印发了《济宁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三年(2021-2023)行动计划”》《济宁市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等一系列文件,加快推动了全市港航物流蓄势升级。
这些行动为梁山港大力发展全国内河示范港口奠定了基础,也是济宁能源“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的有力依据。
济宁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表示,梁山港将会按照“安全高效标准港”、“森林绿色生态港”、“智慧智能科技港”、“创新引领示范港”、“港航人才输送港”、“转型升级龙头港”的六大标准,致力于打造成为江北内河第一绿色、高效、智能、创新的多式联运示范港口。
随着梁山港建设的完善,未来也将迎来更深层的潜力释放,以区域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为基本内容,适度和高效结合,进一步发挥出梁山港在打造通江达海、海河联运北方航运新样板的独特优势,从而以内河扩能升级为依托,全面描绘构建水运交通网络新蓝图。
文丨田春雨 图丨融媒体中心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