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桥煤矿井下 4312综放工作面与 4307皮顺掘进工作面皮带上方,两台皮带异物识别摄像头正式“上岗”,成为煤流监测的新“哨兵”,为矿井井下煤流管控迈向智能化、精准化之路,再次补强关键一环。
智能“慧眼”:隐患捕捉的精准猎手
“综掘工区请注意,当前煤流中大块矸石较多,请加强管控!”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监控员通过 AI 识别系统,第一时间向工区发出警示。新上岗的智能摄像头宛如一双双敏锐的“慧眼”,搭载着先进的智能图像分析技术,针对井下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算法得到深度优化。无论是体积庞大的大块矸石,还是锚杆、铁丝、木块等细小异物,在它的“注视”下都无处可藏。
“井下皮带运输环境昏暗、粉尘大,传统人工巡检存在视角盲区,且对细小异物敏感度不足。”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负责人道出了传统巡检方式的弊端。而如今的 AI 摄像头采用低照度高清成像技术,仿佛拥有“夜视”与“穿透”能力,能够 24 小时不间断地穿透粉尘,动态捕捉煤流画面。其预警响应时间大幅缩短至分钟级,与传统人工巡检相比,效率直接提升 80%,极大地增强了隐患排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全域覆盖:构建智能监测闭环网络
实际上,在此次新摄像头“上岗”之前,3305 综掘工作面、辅助运输暗斜井、回风暗斜井掘进工作面等井下关键点位,早已部署了同类监控摄像头。这些分布在各处的“哨兵”相互配合,共同编织出一条覆盖“采— 掘 — 运”全流程的智能监测链。截至目前,该矿井下 AI 煤流监测点已增至 5 处,将主要运输线路尽数纳入监测范围。这一转变,意味着矿井彻底告别 “人工下井盯防”的传统模式,转而依托“AI 全时预判”的先进技术,成功破解井下煤质管控难题。
随着 AI“哨兵”在井下全域布防,金桥煤矿正以智能化手段牢牢筑牢井下煤质的“生命线”,为智慧矿山建设的“井下篇章”书写下精彩绝伦的新章节,向着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开采大步迈进。
文/图丨安保库 宋士伟(金桥煤矿)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