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义桥煤矿加强“三类人”管理,以“技术引领、管理落地、监管护航”为核心,创新实行“1133N”模式,通过“制度融合、三员联动、监督闭环”三大举措,构建起安全生产新模式,实现了安全生产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的转变,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为促进“三类人”协同管理,义桥煤矿制定《“三类人”协同指导意见》,将技术方案可行性、班组执行力度、监管整改效率纳入协同考核,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实施1个抓手即以规程措施为抓手,要求技术员每周至少3天深入井下,与班组长共同研判风险点,为安全生产提供支撑;抓住1个核心,安监员作为安全管理的“前沿哨兵”,能有效监管技术员和班组长工作,实现对安全生产全过程监督。着重提升技术员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除与现场实操存在“脱节”现象,更好地指导生产,切实把好技术安保关。
“罚款不是目的,关键要帮他们解决问题。”安监员小王的转变源于矿推行的“3个机制”,让现场管理更加精细,从严控“源头、过程、末端”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激活安全管理协同效能。在五采区一部皮带,提运安监员提出扫煤器老化问题,技术员当天优化设计,班组长组织更换,全程仅用1天时间,减少了撒煤,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每次发现隐患,我都会第一时间要求整改。”提运安监员在日常巡查中说。为让“三类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该矿形成“全程管控、全面整改”的安全共管氛围,班组长扎根一线,严把规程执行关;技术员立足专业,优化措施编制质量;安监员强化监督,确保隐患“动态清零”。技术员的科学研判、班组长的现场经验、安监员的监督视角形成互补,重大风险识别率提升至100%,实现问题“即时反馈、精准整改”,形成“问题发现—整改—验收”的闭环链条。为使“三类人”协同发力,划分“N个战区”,各单位、科室发挥好“科区主战”的作用,通过实现问题排查、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管理,整改率达100%,保证了现场的安全生产。
下一步,义桥煤矿将加强“三类人”管理,持续提升“三类人”的专业素养与履职能力,让技术指导在一线、管理落实在班组、监督服务到现场,着力打造“技术引领、管理精益、监督有效”的管理体系,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保驾护航。
文/图丨吴士全(义桥煤矿)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