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粮食产业园夏粮收储工作如火如荼,刚从高校毕业的唐奕敬入职检测组,带着对粮食事业的懵懂与热忱,一头扎进收储攻坚战场,从最初对“粮企云”小程序的生疏,快速成长为检测组“得力助手”,在守护粮食安全的实战中交出青春“收储答卷”。
初到检测组,唐奕敬跟着师傅李新红学习,牢记“夏粮收储是粮食安全‘第一道防线’,检测得靠数据,半点马虎不得”的叮嘱。她把《粮食仓储管理条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当作“必修课”,在“粮企云”里逐章研读检验、储存管理内容,还将“小麦安全含水率”等关键标准标注在笔记本上反复记忆。为把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力,她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跟着师傅调试水分测定仪、容重器,认真记录不同品种粮食的检测参数;收储结束后,又留下来梳理当天的数据、对比分析误差原因,短短一周就熟练掌握粮食水分、杂质、容重等核心指标的检测流程,能独立完成单批次粮食的基础检测工作。
收储高峰期,仓库内温度飙升至40℃以上,粮堆深处更是闷热难耐。老党员范海涛带头钻进粮堆测温度的身影深深触动了唐奕敬,她主动请缨加入粮温监测组,穿上厚重的工作服跟着前辈们下到粮堆里。第一次下堆时,汗水瞬间浸透衣衫,检测仪屏幕被水汽模糊,她就用袖子一遍遍擦干净,精准记录每一个监测点的温度。与此同时,唐奕敬发挥专业优势,把大学学到的数据分析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每天将不同区域、不同深度的粮温整理成《粮温变化趋势表》,标注出易“发热”的粮堆区域,再结合通风设备运行情况,提出“分时段精准通风”的建议,让粮温监测效率提升15%,获领导同事一致认可。
粮食验收容不得半点通融。一次,一批小麦送检时含水率超标0.5%,供应商试图“通融”,声称“就差一点点,不影响储存”。唐奕敬迅速打开“粮企云”,调取该批次3天前的抽检记录,耐心向供应商说明:“3天前抽检就接近标准上限,今天又超标,入仓易发霉,会影响整仓储粮安全,这可是关乎老百姓饭碗的大事!”专业讲解和数据支撑让供应商哑口无言,最终主动拉回小麦晾晒。整个收储季,她协助验收9万余吨粮食,次次严格核对、坚守标准,没让一粒不合格粮食入仓。
站在满仓金黄的粮堆前,唐奕敬看着口袋里记满数据的笔记本,深知粮食安全守护需要专业态度与青春担当。作为新入职大学生,她已完成从“校园人”到“粮储人”的转变,未来将继续以专业为笔、热情为墨,在守护粮食安全的道路上书写青年奋斗篇章。
文/图丨单贝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