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孙虎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过去七年,我的世界由全站仪、水准仪和GNSS信号编织而成,是精密如发丝的数据与毫米级的计算。而今,我的“主战场”转移到金桥煤矿井下数百米的综掘巷道,人生坐标也开启了全新定位——入职两月,十余次深入井下,每一次罐笼下行,带走的不仅是天光,更在深井中凿开了校园与矿井间的认知壁垒。
起初,我那套测绘专业的“兵器”暂时还没派上用场。工区王区长对我说:“虎虎,图纸上的线画得再直,也不如你亲自走一趟巷道。要想真正管好煤矿,得先成为一个合格的煤矿人。”于是,我的实习,就这样从最基础的环节开始:认设备、辨岩性、学支护、识隐患。
跟着师傅穿行在巷道里,在掘进机的持续轰鸣中,我学习如何用眼睛和矿灯光柱判断顶板岩层的纹理与裂隙,是任何教科书无法呈现的实战课堂;在师傅监护下,我学着辨认瓦斯检测仪上每一个细微的读数变化,那跳动的数字背后,是守护生命的重重防线。
升井后,热水冲下的“黑色溪流”见证着我的蜕变。双手不再只握笔和鼠标,它们开始触摸岩石的粗粝,感受机械的震颤——这是矿井以最质朴、最直接的方式,为我讲授的一门课本之外的必修课。
我们这一代常被称为“后浪”。但在这片由坚毅与汗水浸润的土地深处,“后浪”未必是瞬间颠覆传统的英雄,却必定是愿俯身学习、能静心扎根的实干者。我的专业能力尚未在此绽放光芒,但人生的方向已清晰锚定:万丈高楼起于地底,而青春应从最深处扎根。
黑暗并不可怕,因为它让我更清晰地看见光——那是安全帽上一盏盏头灯连成的星河,为我们这些地心跋涉者照亮脚下的路;是师傅们升井后摘下口罩,那被煤粉勾勒出的淳朴笑容中透出的温暖与认可;更是我内心深处,那束穿透迷茫、愈发坚定且炽热的信念。
我的煤矿故事,其实才刚刚“开钻”。钻头前方是未知岩层,而我的脚下,已是坚实起点。未来还很长,而我,愿意从这地底深处开始,一路向前。
文丨孙虎虎 图丨孙欢欢(金桥煤矿)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